孔子與其它儒者的貢獻,亦即建構一個普世價值的倫理秩序,為東亞的人類界定了數千年的「文明」,也規範了這些人的行為。數歷史上足以與這一宏偉功業相比的,只有猶太-基督教系統與佛陀建立的佛教系統,兩次同樣重要的史事。
以色列人曾自詡為上帝的選民,他們經過上帝的許諾,可以成為「神恩」內的「善人」。但是經過屢次的國家覆滅,族人離散,他們的先知們,已將神的承諾,解釋為神對人的期許。猶太人屈服於羅馬帝國時,耶穌與保羅,更將以色列選民的神,轉化為人類共有的神。這一轉化,也是在文化大崩解之後的大突破。佛教的興起,是在由婆羅門教的繁文縟節,不足以撫慰列國爭鬥的人間苦難之時,釋迦牟尼放棄了自己的家與國,為世人啟示了一個不受俗世身份約束的「空」中見如來,體認慈悲的普世意義──也是大崩解之後的大突破!
《我者與他者》許倬雲著 P.19-20
更多資訊: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Wikipedia:%E5%88%86%E9%A1%9E%E7%B4%A2%E5%BC%95